老年高血壓的定義
年齡≥60歲、BP≥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為老年高血壓。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則定義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
2013年我國3.3億高血壓患者,我國≥60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平均每2位老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2014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0億。
血壓控制率
我國≥60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顯著高于中青年人群,每2位老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然而僅32.2%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了**,血壓控制率僅為7.6%。
老年高血壓的病理生理特點
1)動脈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
2)外周血管阻力顯著升高
3)細胞外容量增加
4)舒張壓過低
5)自主神經調節障礙,老年高血壓患者更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和體位性高血壓
6)腎臟排鉀功能降低,更容易出現高血鉀
老年高血壓合并的器官損害
老年高血壓常合并腦血管**,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左室結構及功能障礙、心率失常(特別是房顫),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大動脈及周圍血管**,慢性腎臟**,多種眼科**等。
高血壓合并癥的降壓**及目標
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發病24小時內降壓**應謹慎,一般先處理焦慮、疼痛、惡心、嘔吐和顱壓增高等情況。若血液持續升高≥200/110 mmHg,可選擇靜脈降壓**緩慢降壓(24小時<15%),并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準備溶栓**者,血壓應≤180/100 mmHg。
2)急性腦出血 SBP≥180/100 mmHg時應給予降壓**,目標血壓為160/90 mmHg。
3)有高血壓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壓藥者,如病情平穩,可于卒中發病24小時后開始恢復使用降壓**。
4)缺血性腦卒中和TIA患者應評估腦血管病變情況,血壓控制目標為小于140/90 mmHg。
5)冠心病 血壓控制目標為<140/90 mmHg。如無禁忌癥,優選β-受體阻滯劑,對于血壓難以控制的冠心病患者,可使用CCB。
6)慢性心力衰竭 血壓控制目標為<130/80 mmHg,80歲以上高齡老年患者<140/90 mmHg。若無禁忌癥,優選AI、ARB、β-受體阻滯劑、**劑及醛固酮拮抗劑**。若血壓不能達標,可加用CCB(非洛地平緩釋劑或氨氯地平)
7)雙重頸動脈狹窄≥70%或存在嚴重顱內動脈狹窄時降壓**應謹慎,收縮壓一般不應<150 mmHg。
糖尿病 血壓控制目標為<140/90 mmHg,若能耐受可進一步降低。優選AI或ARB,不能耐受或血壓不達標時可選用或加用長效CCB。
8)腎功能不全 血壓控制目標為<140/90 mmHg,若無禁忌癥CCB、AI或ARB,可降低蛋白尿、改善腎功能,延緩腎功能不全進展,減少終末期腎病,嚴重腎功能不全是選用袢**劑。
2013 ESH/ESC高血壓管理指南 ****推薦
1)單藥**及聯合資料-在很多患者中,單藥**常難以降壓達標需改行聯合**。
2)聯合**的優勢在于兩種**機制互補,能減少**反應,療效更強,依從性好,能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3)血壓顯著增高或心血管高?;颊呖煽紤]行雙藥聯合起始**。
4)當雙藥聯合**降壓不達標時,可加用第三種**或換用另一種雙藥聯合**方案。
5)聯合**時不推薦或不鼓勵兩種RAS阻斷劑聯合應用;**聯合**的獲益與降壓程度呈正比,選擇聯合**方案時應優選臨床試驗中成功應用的組合方案。
6)單片復方制劑可減少每日服用片數、提高依從性,應被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