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選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理事,參與推動心血管**防治指南的區域化和本土化工作。指南區域化和本土化中一個重要議題是不同種族人群使用心血管**的劑量差異問題。胺碘酮
我認真回憶了眾多有關劑量的故事。1985-1987年在做訪問學者時,我發現醫生使用胺碘酮的負荷劑量為1200-1800mg/d,維持量為600-800mg/d,甲狀腺功能異常與肺間質纖維化的嚴重**反應引起人們的大關注?;貒?,看到黃宛教授使用胺碘酮的劑量遠遠小于劑量,他用的負荷劑量為600mg/d,維持量200mg/d,甚至更小。不但療效好,而且**反應明顯小于的大劑量。之后,與其他西方逐漸認識到胺碘酮大劑量的問題,也開始應用小劑量。
噻嗪類**劑
與其他西方早年使用噻嗪類**劑**高血壓的臨床試驗中都使用大劑量**劑。雖然這些研究實**劑***、減少卒中及心肌梗死有效,但低血鉀以及血糖、血脂和尿酸等代謝方面的**反應常見。我國20世紀70年代廣泛使用的復方降壓片中含的氫氯噻嗪劑量僅為25m**劑總量的1/8。在臨床工作中大多用12.5mg/d,降壓效果明確,低血鉀以及對代謝的**影響很小。
近年來,與其他西方也開始反思大劑量**劑存在的問題,普遍應用小劑量。目前,供臨床使用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與氫氯噻嗪的單片復方制劑中,氫氯噻嗪劑量均為12.5mg,吲達帕胺劑量為1.5mg,降壓效果好,**反應小。然而,中外學者們又普遍認為小劑量噻嗪類**劑缺少大規模臨床試驗據。實踐的困境是:有實效,沒據。
華法林
華法林在的應用經歷了長時間的困惑與爭議。起初一些家認為人抗凝的標準化比值(INR)低于西方人,也引用了一些日本人的研究。近年來,積累了更多人使用華法林的研究數據,在家中日益達成共識。使用華法林的抗凝強度(INR范圍為2-3)與西方人無差別,但達到同樣抗凝強度的華法林劑量顯著低于西方人。這也反映在國內日益深入開展的**基因多態性研究成果中。和其他西方推薦華法林的起始劑量為5mg,而我國推薦華法林起始劑量為2-3mg,達到INR時人的華法林劑量也低于和其他西方。
日本學術推薦的很多心血管**劑量明顯低于西方,如他汀類**、B受體阻滯劑和坎地沙坦(用于**心力衰竭)的劑量也都很低。在新抗凝藥的多試驗中,日本是**使用小于試驗設計劑量的。
他汀類**
我國多年臨床實踐與臨床研究均揭示了我國的動脈粥樣硬化防控中他汀類**的有效劑量范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未批準西方使用的瑞舒伐他汀40mg/d劑量。我國大多數患者不需要40-80mg/d阿托伐他汀的劑量;辛伐他汀40-80m/d的劑量在我國患者中使用存在隱患,尤其考慮與其他**(包括心血管**)如胺碘酮,甚至氨氯地平的相互時,更應控制辛伐他汀的劑量。
食品藥品管理也對洛伐他汀劑量問題發出了警示。他汀類**對高?;颊叩膹娀深A是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達標。心血管危險越大,需要強化干預,使LDL-C降的越低,而絕不是每個患者都用*大劑量他汀。
為驗高?;颊邚娀的懝檀嫉男耘c必要性,要想顯示出同一他汀的不同劑量,或某一他汀的強化方案與另一他汀的常規劑量方案預后終點差別,關鍵要在研究過程中拉開并保持兩組患者的LDL-C水平下降的差距,而他汀類**劑量翻倍降LDL-C的效果僅增加6%。因此,研究者必然也只能選擇阿托伐他汀*大劑量80mg/d與10mg/d對比,或者阿托伐他汀80mg/d與普伐他汀40mg/d對比,但這絕不意味著在臨床實踐中對高危患者一律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d的*大劑量。尤其在患者,其基線LDL-C水平明顯低于白種人,*大劑量他汀明顯增加肝酶升高等**反應,也顯著增加醫療費用。的不同劑量他汀價格是相同的。的80mg阿托伐他汀需服用4片20m**劑,費用相當于20m**劑4倍的價格。
盡管循醫學模式已被發達與發展中廣泛接受,但對心血管具體某種**使用什么劑量,臨床實踐并不等同于臨床試驗。不同種族需或可耐受的劑量不同這一事實值得重視。心血管**劑量也反映出普遍真理與各國實踐相結合才是一條正確的發展之路。
我國心血管病學臨床工作者既要借鑒臨床試驗的成果與指南建議,更要密切結合我國醫療實踐,善于觀察思考,勤于總結,才能真正推動我國心血管**防控的循道路。我們要認真學習、繼承和發揚我國心血管防控事業幾代人鑄就的光榮傳統,堅持實踐,嚴謹治學,不忽悠,不盲從,不受商業利益干擾,堅持患者利益至上,為人民的健康而奮斗!